孫過庭〈書譜〉是草書入門的經典法帖,文中大部分的草書能用簡、省、連的草化手段比對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對應關係,少數難以用楷書對應的草書,必須上溯字源,才能找出對應密切的正體字。本文分四類析探〈書譜〉草書的字源,分別是篆隸、秦漢簡牘、漢隸碑刻以及異體字。第一類和篆隸相關的草書,草化的演變時間跨度較大,無法單獨用篆書或隸書斷定對應的字源;第二類是從手寫墨跡的秦漢簡牘推論草書由繁到簡的過程;第三類漢隸碑刻的字樣與草書形構對應密切;第四類的異體字是魏晉到〈書譜〉成文(687年之前)之間的楷書。本研究以比對形構為主要的研究方法,除了析探和草書對應密切的正體字,也從中梳理草化的原則,歸納出從今人學習草書的視角,難以對應正、草關係的主因。研究結果顯示,正、草字形對應性偏弱的草書,大都需要從秦漢簡牘才能看出草化的脈絡。透過秦漢簡牘多樣化的寫法,進一步發現四個草化的手段,造成正體字和草書在形構上對應性低,包括筆畫接點的改變,筆順的改變,連筆而改變字的結構,連筆之後又再縮短筆形。綜言之,秦漢簡牘是草法的重要根源,值得系統化的研究,使草書在識記形構的方法有合乎草法發展脈絡的理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