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邦隱 Lieu Pang-Yin

芸術評論部門 優選|一種符合新時代觀展體驗需求,擴大書法人口基數的策展觀點與操作

はじめに

有鑑於長期以來傳統書法藝術策展,大多缺乏始自觀賞體驗角度出發的思考,導致精彩作品往往埋沒於偌大展場,或是茫茫展件之中,無法完整展現書法創作之多樣面向及多重層次。與當今各類策畫完整的藝術展覽相較,即使觀眾大多並未具備藝術學習背景,但仍能透過看展逐漸累積知識基礎與欣賞角度。傳統書法展如今觀眾多為展出者之門生,或書會之親朋好友,似難以再擴大觀賞族群。若與俗稱「文青」的年輕藝文愛好族群談及近年精彩書法展,首被提及的臺灣書法家往往是董陽孜,對岸則是徐冰,或是其它創新成分高、視覺印象強的當代水墨。

 

然而書法是否僅能走此一途以為推廣良方?若是個人創作理想、性情使然,或著眼展覽效益而跨界合作,透過激盪產生新意與火花當亦無不可。但翰墨世界如此深厚廣闊,行墨之路應有無窮變化待人發掘!吾人亦可見於「傳統章法」的基礎之上,猶能寫出新意的書法家所在多有。惟若以書法文化推廣角度省之,當代觀眾對於展覽體驗的熱烈需求不能不察,否則書法趨於冷門旁落之際,儘管專業書家依舊孜孜不倦,但能與之並行擁有鑑賞能力的觀眾將更形缺乏。

 

筆者謹以近年參與展務策畫之經驗提出具體操作策略,透過將書法作品之多層次欣賞要素對應於展覽規劃項目,整理書法展覽能提供各類觀眾獲得適宜觀賞角度的方法。優化書法策展細緻度同時深化推廣成效,藉以擴大書法人口基數,讓公部門展館提升書法相關展務經費支出效益。


本文討論對象欲先排除具備高度視覺張力與展示效果的當代水墨藝術,而專門針對傳統書法作品展覽。儘管仍多有論者存疑書法藝術是否應有傳統與創新,或當代與非當代分別,然此類論述有眾多前輩究其奧義於前,筆者且先以尋常觀眾的角度出發,若以「文字藝術──圖像藝術」為天平之兩端,本文將偏重於「文字藝術」此一向度之書法作品展覽,討論策展問題並提出建議。由於每一檔展覽與展出空間皆有其獨特面向與問題,不盡能倚靠單一或特定方法完成,為避免文字過於冗長成為操作手冊,且因此關於佈展各項技術細則且先簡略,並有待各書法展覽策展先進於未來就實務經驗持續修正完備之。